分析报告

Analysis report

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别环境 > 分析报告

损失超百亿美元!爆炸致黎巴嫩局势雪上加霜

2020-08-06 09:36:37 “走出去”导航网综合
摘要:近年来,黎巴嫩一直饱受经济低迷、教派争斗、疫情蔓延等多重问题的困扰,而这次大爆炸无疑又为这个原本就已经负重千钧的国家增加了新的重担。

当地时间4日傍晚,黎巴嫩首都贝鲁特港口区发生剧烈爆炸,黎巴嫩红十字会公布的数据显示,爆炸目前已造成至少100人死亡,另有超过4000人受伤。  

多个现场视频显示,爆炸发生时升起红色烟雾和滚滚浓烟,爆炸声震耳欲聋,附近的建筑几乎都被爆炸产生的冲击波吞噬。事发多个小时后,现场依然浓烟滚滚,建筑和车辆在爆炸中被震得变了形,甚至是震碎,现场随地散落着各种物品的残骸。  

图为:贝鲁特港口区爆炸发生后的场景,来自美联社  

贝鲁特市长在接受媒体直播采访时悲伤落泪,并将这次爆炸形容成“二战时原子弹在广岛爆炸”一般的威力。  

近年来,黎巴嫩一直饱受经济低迷、教派争斗、疫情蔓延等多重问题的困扰,而这次大爆炸无疑又为这个原本就已经负重千钧的国家增加了新的重担。  

港口运输近乎瘫痪 损失超百亿美元 

据阿拉比亚电视台5日报道,贝鲁特省长马尔旺·阿布德表示,贝鲁特港口爆炸造成的经济损失可能高达100亿至150亿美元。  

黎巴嫩自然资源匮乏,高度依赖商品进口。贝鲁特港作为黎巴嫩主要港口,预计短期内港口货运将受到影响。当局表示,已准备将港口部分货运暂时分流到北部港口城市的黎波里。 

当地媒体报道,爆炸或将影响黎巴嫩的民生物资供应。由于爆炸仓库临近一个小麦储存仓库,造成小麦储存仓库严重损毁。黎巴嫩经贸部官员表示,鉴于有储备,黎巴嫩目前并未面临面粉危机。 

黎巴嫩从去年开始遭遇严重经济和金融危机,今年叠加新冠疫情影响,造成美元严重短缺,黎镑严重贬值。美元短缺殃及黎巴嫩的商品进口,包括汽油、面粉、药品等基本民生用品,从而造成物资短缺、物价上涨。爆炸或对民生和经济产生较大影响。 

周边局势的压力 

黎巴嫩位于亚洲西南部、地中海东岸,国土面积仅1万多平方公里,人口不到700万。 

蜿蜒深邃的山脉和峡谷、美丽绵亘的海岸线赋予了黎巴嫩独特的自然风光。尤其是有着成片的雪松林区,为黎巴嫩赢得了“雪松之国”的美誉。 

图为:黎巴嫩舒夫雪松自然保护区 

但因与叙利亚和以色列、巴勒斯坦为邻,这个美丽的中东小国也不免活在周边国家局势动荡的阴影下。 

联合国统计数据显示,超过90万登记注册的叙利亚难民生活在黎巴嫩,实际数字估计在120万至130万之间,难民与黎巴嫩国民之间的比例高达1∶4。黎巴嫩是仅次于土耳其的第二大叙利亚难民接收国。 

叙利亚难民的大量涌入让黎巴嫩政府面临着极大的财政压力。世界银行公布的数据显示,在2012年至2014年间,黎巴嫩因接纳叙利亚难民而多支出了25亿美元的维稳费用。 

黎巴嫩与以色列两国关系一直不睦。在过去的半个世纪内,黎以两国曾多次发生战争。2006年黎以冲突之后,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决定扩大对联合国驻黎巴嫩临时部队的任务授权,增加兵力配备,以维护黎巴嫩南部地区的安全。 

总台记者曾经在去年1月赴黎巴嫩南部黎以边境地区进行实地探访,看到以色列在边境线上修筑了高达七米的围墙,在黎巴嫩一侧,每隔十几米就停有一辆联黎部队的装甲车。即便重兵驻守边境,两国间的小规模冲突和摩擦依旧不断。 

黎以两国最近的一次摩擦是上个月27日,以色列军方说以军当天与黎巴嫩真主党在以黎临时边界“蓝线”附近发生交火。 

教派林立与大国博弈 

黎巴嫩是中东地区少有的伊斯兰教、基督教以及同一宗教不同教派同时存在、基本上能够互相容忍的国家。但宗教派别的权力平衡也让黎巴嫩吃尽了苦头,近年来,大国争斗背景下的教派纷争在黎巴嫩显现得愈加明显。 

黎巴嫩政坛以教派划线,错综复杂。根据相关协议,黎总统由基督教马龙派人士担任,总理、国民议会议长分别由伊斯兰教逊尼派、伊斯兰教什叶派人士担任。 

2016年底,属于逊尼派阵营的时任黎巴嫩总理哈里里在外访沙特期间突然宣布辞职,外界认为逊尼派大国沙特和什叶派大国伊朗的角力是这一事件的主因。 

近年来,真主党在黎巴嫩政坛的崛起也牵动着美国等大国的敏感神经。 

黎巴嫩真主党是黎巴嫩什叶派的政治和军事组织,成立于1982年以色列入侵黎巴嫩期间。美国和以色列已将其列为“恐怖组织”并一直视其为重点打击对象。 

在2018年5月的黎巴嫩议会选举中,真主党及其政治盟友赢得128个议席中至少65个议席,成为最大赢家。 

图为:黎巴嫩街头真主党的旗帜和真主党领导人海报,来自路透社 

分析认为,随着真主党在黎巴嫩政坛逐渐崛起,其支持者伊朗在黎巴嫩的影响力也将随之进一步增强。裹挟在伊朗与沙特、美国与俄罗斯等大国博弈之下,黎巴嫩政治权力的争斗将会继续加剧。 

上个月28日,美国白宫发布消息表示,因伊朗向黎巴嫩真主党提供武器,美国总统特朗普将2007年起实施的针对黎巴嫩的制裁延期1年。 

“一些特定活动,如:伊朗持续向真主党提供武器,而且是越来越先进的武器,破坏了黎巴嫩的主权,持续导致地区政治、经济动荡,对美国国家安全和对外政策构成了超乎寻常的威胁。”白宫在一份声明中说。 

饱受经济问题困扰 

黎巴嫩近年经济状况持续低迷,公共债务规模远高于国内生产总值,黎巴嫩政府一直面临着繁重的债务压力。 

今年三月,黎巴嫩总理哈桑·迪亚卜披露,黎巴嫩债台高筑,公共债务相当于其国内生产总值的170%,是全球负债最重的国家之一。外债已经远远超出黎巴嫩的负担能力。因外汇储备已经降至“临界和危险”水平,政府决定停止偿还一笔即将到期的12亿美元债务,首次出现主权债务违约。 

因美元储备短缺,黎巴嫩政府对美元提现和向境外汇款采取了严格限制措施,黎巴嫩银行业多次被迫关门歇业。金融系统的崩溃导致企业难以进行进口结算,物资短缺、物价上涨等一系列问题困扰着民众生活。自去年10月起发生在黎全国的大规模游行示威活动更是令黎巴嫩国内经济形势持续恶化。 

黎巴嫩军队在游行示威中盯防突发事件,图片来自法新社 

今年五月,黎巴嫩政府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商经济救助计划,但至今仍未取得实质性进展。 

疫情反弹令形势雪上加霜 

黎巴嫩卫生部公布的数据显示,黎巴嫩已经累计报告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超过5000例。尽管确诊人数相对较低,但近期黎巴嫩国内每日确诊人数有回弹的迹象,已经重回100例以上。当地医生也警告称,该国的公共卫生系统特别脆弱,已经超过能力之外。 

原本就已经受到多重社会问题的夹击,这次大规模爆炸无疑又为黎巴嫩这个中东小国的前景蒙上了一层阴影。 

(本文综合央视新闻、福建日报等媒体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