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设施是区域发展的关键,它不仅直接关系到企业的运作效率和居民的生活品质,还能显著提升人们的幸福感,推动经济的繁荣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邹平经开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毕鸿博指出,基础设施品质提升对优化营商环境、增进民生福祉、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意义。近年来,邹平经济技术开发区不断加大对基础设施升级改造的投入,精心构建发展所需的“硬支撑”,同时优化营商“软环境”,以此增强民众的“幸福感”。
为加快基础设施品质提升工作进度,进一步提升辖区整体形象和群众生活品质,9月1日,邹平经开区召开基础设施品质提升工作现场办公会。
邹平经济技术开发区承接辖区内城市管理、道路维修、路灯维护、绿化养护、环卫保洁等职责。与会人员先后到月河五路维修改造及新建口袋公园项目、鲁中运达现代物流园区标准厂房项目、月河六路东侧新建雨水管项目、绿色低碳铝合金材料深加工产业园项目、新玛特北广场及国际商贸城品质提升项目、会仙一路沿线人行道改造提升项目现场,实地查看项目建设进展,听取关于施工进度、质量管控、安全保障等方面的工作汇报,并现场协调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遇到的难点问题。
会议强调,相关工作机构要凝聚“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合力,及时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遇到的瓶颈问题;各项目施工单位要科学制定施工计划,合理调配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确保各项目按时保质完成,早日惠及辖区企业和居民。要把质量管控贯穿项目建设全过程,严格按照设计规范和施工标准开展作业,建立健全质量监管体系,加强对原材料采购、施工工序、工程验收等各个环节的监督检查,打造经得起时间和群众检验的精品工程。要加强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严格落实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完善安全防护设施,强化人员安全教育,坚决防范和遏制各类安全事故发生,确保项目建设安全有序推进。
当前,邹平经开区正以“硬核基建”撬动“软性服务”,接下来,经开区将持续以高标准的规划和建设为导向,致力于不断完善园区的基础设施功能,力求营造出一个优化营商环境、特色鲜明、产业互补、协调发展,提升民生福祉的良好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