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商环境

Business environment

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别环境 > 营商环境

上海:商圈蝶变 唤醒“国际范”新活力

2025-09-11 10:51:54 国际商报
摘要:从“一店一策”的社区烟火,到“一圈一策”的全球秀场,上海把零售业创新写进城市更新的每一根“毛细血管”。

从“一店一策”的社区烟火,到“一圈一策”的全球秀场,上海把零售业创新写进城市更新的每一根“毛细血管”。

“三个聚焦”推动连锁商业转型升级

在浦东新区三林镇,原本门可罗雀的社区超市经过“场景化手术”焕然一新:智能购物车自动规划最优动线,临期食品专区变身“折扣盲盒区”,社区共享厨房飘出咖啡香。这家纳入“一店一策”改造试点的门店,正是上海连锁商业转型升级的缩影。

聚焦完善网点建设,上海结合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发展,开展“一店一策”改造,健全便民生活、平急两用的网点布局体系。按照城市人口和空间分布,引导大型综合超市以3000米左右服务半径、4000~6000平方米商业面积来服务10~15万人的居民人口,逐步优化布局和定位。支持重点商超企业进一步调整中心城区网点,向新城、大型居住区、城郊结合部、郊区中心镇等区域布局,填补服务盲区,满足居民日常生活需求,打造功能相对完善、业态复合多元的高品质社区商业中心。

聚焦促进经营转型,上海通过“四化一提升”,即推动场景化改造、品质化供给、数字化赋能、多元化创新、供应链提升,促进连锁商业转型升级。引导大型综合超市围绕市场需求,联合开发自有品牌或设计专供商品,逐步提高新品研发能力,扩大自有品牌品类,提升品牌核心竞争力。鼓励企业自有品牌积极参加上海品牌认证。支持企业依托“五五购物节”“上海之夏”等重大节庆活动和展会平台,加大自有品牌宣传推介力度。

聚焦优化消费环境,上海以商贸零售业跨部门综合监管为依托,创新政策和监管环境,建立健全上海商贸零售业(超市、便利店、购物中心、母婴用品店)跨部门综合监管机制。依托市综合监管运行管理系统,逐步健全完善监管对象全覆盖、监管内容全要素、监管流程全闭环、监管执法全协同、监管数据全共享、监管结果全公开的“六个全”综合监管模式。以行业组织为依托,加强对超市、便利店业态规范和标准制定的研究。

“四个提升”加快重点商圈能级提升

南京路步行街上,百年老字号泰康食品店内人潮涌动,AR试妆镜前排队的消费者举起手机,虚拟口红瞬间“涂抹”唇间;徐家汇商圈,美罗城球形巨幕化身“元宇宙入口”,消费者扫码即可领取数字藏品优惠券。这些场景是上海重点商圈“四个提升”战略的生动注脚。

规划布局提升方面,上海聚焦东西国际级消费集聚区,推动静安、徐汇、浦东、黄浦等成立区级商业结构调整联席会议制度。支持重点商圈建立如南步办、徐家汇管委会等商圈改造升级统筹协调机制。加强商业设施监测评估,定期摸排更新街区商业种类、面积、位置等商业网点信息,建立可视化、实时化的“一商场一档案”。加强新增商业办公用地供应多部门会商机制,参考平均空置率、租金等主要指标,科学论证新增项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有序引导新增供应。

业态模式提升方面,上海打造全球新品首发“新空间”,打造商旅文体展联动标杆商圈,打造24小时活力商圈和一批“主题友好”商业项目,打造商圈数字化、元宇宙项目,发展免退税经济。

消费环境提升方面,上海打造友好型消费服务环境,完善商圈配套设施,打造诚信消费商圈,加大商圈宣传推介。优化离境退税消费环境,提升境外人士支付便利化水平,增设多语种指引标识。

管理机制提升方面,上海加快建立完善“三首席”制度(即“首席规划师、首席联络官、首席项目执行官”)。加快推动落实新一轮南京路步行街区功能规划。完善商圈治理体系,培育商圈IP运营主体,完善商圈营销活动管理。鼓励实施户外大型活动分级管理,优化首发活动以及千人以下小型群众性活动报批流程。

上海商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3至5年,上海将积极发挥资源禀赋和基础优势,建立政府部门、行业协会、高校智库、重点企业“四位一体”协同推进机制,以连锁商业、重点商圈为试点对象,积极推进场景化改造、品质化供给、数字化赋能、多元化创新、供应链提升,特别是聚焦“一店一策”“一圈一策”场景化改造,通过启动、实施、总结三个阶段,加快推动零售行业创新提升,助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

免责声明:文章为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010-67801068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