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化解企业‘走出去’制约因素,需要各方形成合力,共同努力加以解决。”李彦哲说。
接下来,如何为河北企业“出海”提供切实有效的支持呢?省发改委、省商务厅、中国信保河北分公司都给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举措。
“未来,我们希望越来越多的银行金融机构可以参与进来,共同服务河北经济发展。”孔宪华说。
中国信保:共同搭建保险融资结构
孔宪华介绍,截至目前,累计承保河北“走出去”项目超过70个,涉及项目总金额46亿美元。项目涉及26个国家,行业涉及钢铁、水泥、光伏、汽车及零部件、建筑施工等多个我省的优势产能领域。在对外投资及并购方面,包括河钢集团收购塞尔维亚钢厂项目、新兴集团投资印度钢管厂项目,中信戴卡公司投资美国车轮厂以及冀东集团投资南非曼巴水泥厂等16个项目;在机电及成套设备出口方面,包括唐山车辆厂出口安哥拉内燃机车项目、保定长安客车出口沙特客车项目、秦冶重工集团出口摩洛哥高炉设备、山海关船厂出口钻井平台项目、英利能源公司出口智利光伏组件等近30个项目;同时,承保、推动了中石油管道局、中材建设、河北建工集团等企业的油气管道建设、房屋建设、电力施工等20多个EPC工程承包项目。通过买方信贷保险、卖方信贷保险、海外投资保险、内保外贷等产品和服务,为各相关项目提供了风险保障以及项目调查咨询、风险及融资结构设计等服务,并联合国内外银行机构为一批项目提供了17亿美元的融资贷款支持。
此外,中国信保还积累了一批在手跟踪储备项目,合同金额超百亿美元,其中包括了海外投资、对外工程承包及成套设备出口等各类项目。
“今天我们会议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针对其中的主要项目,推动银保企三方对接,共同搭建保险融资结构、推动项目进展。这次会议我们邀请的银行,都是在出口信贷和海外投资领域拥有丰富经验和独特优势的国际知名银行,相对于一般融资,出口信贷和海外投资的复杂程度更高、对各参与方的协调配合要求更高,对金融机构操作的要求也更加专业。”孔宪华说。
省发改委:三大方面做好服务
李建书介绍,在接下来的工作中,省发改委将在三个大的方面做好服务:一是按照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改委、商务部、人民银行、外交部四部委《关于进一步引导和规范境外投资方向指导意见的通知》,依据鼓励类、限制类、禁止类原则,对全省境外投资做好分类指导。二是认真落实国家发改委2018年3月1日施行的《企业境外投资管理办法》(2017年国家发展改革委11号令),创新指导、监管和服务方式,在程序和时限上进一步提高便利化。三是着力推进企业境外发行债券工作,为我省企业“走出去”解决融资问题。境外发债是指境内企业或控制的境外企业向境外举借一年期以上的债务工具。与国内融资相比,具有成本较低、还款周期长、使用灵活、币种多样、可持续性强等特点,可以在境外使用,也可以在境内使用。目前,我国对境外发债实行总量控制及发债备案管理。
2016年以前,我省境外发债尚为空白。2017年3月,河钢集团在香港成功发债5亿美元,成为我省首家境外发债企业。在国家发改委的支持下,去年全年全省共完成企业境外发债备案登记4家,备案发债额23亿美元,完成境外发债并募集资金19.4亿美元,实现了历史性突破,为企业开展国际产能合作、实施重大项目提供了有力支撑。省发改委鼓励信用良好、符合国家政策和条件的企业积极申报。
省商务厅:做好六方面对接工作
下一步,全省商务部门要围绕促进持续稳步发展、保障规范安全运行两大任务,继续鼓励有实力的企业“走出去”,推进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深化国际产能合作,推动重大项目落地,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完善风险防控体系,不断提升为企业精准服务的能力,促进企业既要“走出去”、走进去,又要走得稳、走得远。具体讲,就是要着力做好项目对接、园区对接、银企对接、险企对接、服务对接、政策对接等六个方面的对接工作。
在银企对接方面,继续加强与省内金融机构合作,组织已备案和有意向走出去的企业,举办银企对接会或一对一现场办公,积极邀请相关基金公司来我省开展对接合作,帮助企业多渠道化解融资制约。
在险企对接方面,会同信保等机构,共同完善风险保障支持体系,发挥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作用,加大对我省“走出去”企业投保海外项目的支持力度。
在政策对接方面,切实落实好各项政策措施,密切与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帮助企业做好境外投资项目前期可研和备案,做好防风险、保安全相关工作,促进更多优势企业“走出去”,努力为企业开展对外投资合作营造有利环境。(记者 任国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