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别动态

Country news

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别环境 > 国别动态

中非农业产业调研

2018-07-02 14:19:42 驻中非使馆经商处

一、              中非国情简介<?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o:p></o:p>

中非共和国位于非洲大陆中央,西与喀麦隆接壤,东与苏丹为邻,北接乍得,南连刚果(金)和刚果(布),国土面积62.3万平方公里。境内多丘陵,中部是邦戈斯和印德等海拔在700-1000米的高原,东北和西北为山地,北部为盆地。主要河流有乌班吉河、瓦姆河等。<o:p></o:p>

中非地处热带,气候炎热,全年温差很小(年均气温26oC),但昼夜温差较大。南部属热带雨林气候,北部属热带草原气候。全年分旱季和雨季,5-10月为雨季,11月至次年4月为旱季,年均降水量为1000-1600毫米,从南向北逐渐递减。<o:p></o:p>

中非人口470万(2014年),地广人稀,平均每平方公里只有4.7人。60%的人口集中在南部地区和乌班吉河一带,农业人口占全国人口的80%。首都班吉人口74.7万(2013年)。<o:p></o:p>

中非自建国以来,内乱不断,国家行政机构和基础设施遭到严重破坏,损失巨大,经济发展基本停滞,被联合国认定为世界上最贫困的国家之一,2015年人均GDP367美元,其中工业对国民经济贡献率不足10%,农渔牧业占10%,林业占31.8%<o:p></o:p>

二、             中非农业发展历程<o:p></o:p>

中非从1881年沦为法国殖民地后,经历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殖民经济时代。殖民主义者从本国和自身的利益出发,把中非当做农产品原料提供基地,发展了具有相当规模的种植园经济,主要品种有咖啡、棉花、可乐果等,作物结构比较单一,也没有投资建设相应的农产品加工体系。但应当承认,当时的殖民主义者在掠夺被殖民国家的资源和剥削当地廉价劳动力的同时,也把当时欧洲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带进了中非,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中非农业生产的基础设施和条件,局部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椐统计资料显示,至1960年,单单实行规模化经营的咖啡种植园就达到1.84万公顷,而这些种植园大多数由欧洲人经营。但这种发展是片面的,对整个中非农业而言,农村经济还是十分落后,农业生产方式依然处于原始状态。1960年中非国家独立后,各界政府曾采取措施发展农业生产,如上世纪60年代的博卡萨总统面临当时中非经济停滞,农业严重滑坡的局面,采取了一系列恢复农业生产的措施,曾经取得了很好的成效。80年代的科林巴总统执政期间,采取了较为切合中非经济社会实际的发展政策,提倡优先发展农业、增加向农民贷款、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实行灵活、有计划的市场经济政策,鼓励发展中小企业和外国投资,促进了农业和整个经济的发展。1989年,中非共和国对外宣布实现了粮食自给。但从中非独立后几十年农业的整个发展历程看,中非农业发展可以说是起伏跌宕,一波三折,时有停滞和衰退。主要原因是中非国家独立后政变频繁,战乱不断,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频频遭受战争的破坏,国家经济和农业发展长期以来缺乏一个稳定的环境。其次是中非经济基础和农业生产结构脆弱,难于经受世界经济一体化带来的竞争和冲击,遇到经济危机和金融风暴便会遭到致命打击,从此一蹶不振,难于恢复重振。<o:p></o:p>

所以,到目前为止,中非农业仍然处于非常原始落后的状态,农业生产力水平相当低下,农业产出远远满足不了国民的需求,粮食不能自给,自给率只有60-80%2008年粮食总产81万吨(只包括木薯、玉米、高梁、小米、大米五个品种。中非习惯将花生、芝麻等也列入粮食计算),加上甘薯等薯类作物,人均有粮200公斤左右(按470万人计)。其中主食木薯占56.9万吨,在非洲被称作穷人的粮食。许多处于中下生活水平的人们,一天只能吃到一餐正餐,62%的人每天生活费开支平均不到1美元。2015年人均GDP 367美元,农民人均收入不足1美元/天。联合国目前仍然把中非列为世界上最贫困的国家之一。<o:p></o:p>

三、             中非农业发展现状及优势<o:p></o:p>

1.       土地及农业人口<o:p></o:p>

中非国土面积62.3万平方公里,全国可耕地面积1500万公顷,但目前只有60-70万公顷可耕地得以利用。目前预计人口470万,每平方公里7人。按总人口的62.1%计算农村人口为273万人,在1500万公顷可耕地中,农民人均拥有5.5公顷。但每年只有66万公顷被开垦种植,人均耕地1/4公顷,仅占国土面积的1%左右、占可耕地面积的4.4%。而中国目前农民人均耕地仅1/15公顷,还不到中非农民人均耕地的1/82。因此,中非拥有很强的土地优势。<o:p></o:p>

2.       气候及水资源<o:p></o:p>

中非气候环境优越,中部属热带气候,全年温差很小,但昼夜温差较大,非常有利于农作物生产和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改善品质;南部属热带雨林气候,雨量充沛,空气湿润,水果资源丰富,不用水利设施仅靠自然降雨就可以进行农业生产;只有北部少数属热带草原气候,干燥异常,但也适合高粱小米的生产。年降雨量由北往南渐次为600mm1800mm,这也有利于根据农作物生长特点形成区域化、产业化的和工农业产业链规划。全年划分为两个雨季:三月至六月和七月至十一月;两个旱季:十一月至次年三月为大旱季,六月至七月为间歇性小旱季/雨季,有利于热带水果和农作物的收获。<o:p></o:p>

水资源方面,中非是乍得、刚果两大水系分水地区,最大河流乌班吉河,向南注入刚果河,沙立河向西北流进乍得湖。国内河流大多系这两条河的支流,全国河流星罗棋布,小流域水势落差小,水势平缓;水源林保护好,基本上一年四季长流水;加上土地坡度小,容易搞小区域水利建设。加上前面所说的中非年均1200mm的降雨量和地下贮藏水,可见中非的水资源是非常丰富的。<o:p></o:p>

3.       农作物<o:p></o:p>

目前适应中非种植的农作物类型非常多,有些一年四季都可生产收获,有的还是本地特有的和有待认识开发的许多野生植物资源。<o:p></o:p>

3.1     粮食作物<o:p></o:p>

主要有木薯、玉米、花生、芝麻、稻谷、高粱、小米、薯类、芋头、南瓜、豇豆、菜豆、大豆、土豆、饭蕉等等。木薯种植充分发展后,木薯将成为制造各类淀粉和燃料酒精的主要原料,通过按比例混入汽油中,可以减少进口汽油;花生、芝麻也可以加工成色拉油。<o:p></o:p>

3.1.1          木薯产业<o:p></o:p>

木薯加工现状:木薯是中非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种植区域覆盖全国各地,产量居各种粮食作物之首。木薯加工都是家庭的手工小作坊,产品是初级的木薯粉粒、未蒸馏的发酵液和少量的蒸馏酒。<o:p></o:p>

3.1.2          玉米产业<o:p></o:p>

玉米产业现状:玉米是中非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总产量居粮食作物第三,主要作为食物食用,部分养殖户用于畜禽养殖。目前,全国没有玉米加工企业正常运行。<o:p></o:p>

发展趋势:随着人们食物结构的调整和畜禽人工养殖的发展,玉米需求量呈上升趋势。<o:p></o:p>

3.1.3          花生产业<o:p></o:p>

花生产业现状:在中非全国大部分地区适合种植花生,以小粒双籽品种为主,总产量居粮食作物第二,2008年产量15.7万吨,通常人们作为日用粮食煮熟食用。中非目前还没有企业从事花生及其制成品加工。<o:p></o:p>

发展趋势:作为主要食物之一,花生产量和需求呈上升趋势。<o:p></o:p>

3.1.4          稻米产业<o:p></o:p>

稻米(小米高粱)产业现状: 稻米是中非重要粮食作物,在几个稻谷主产区有大米机械加工设备,其他地区都是人工脱壳。<o:p></o:p>

发展趋势:稻米市场需求呈供不应求态势,目前在中非稻米仍然为生活奢侈品。<o:p></o:p>

<o:p> </o:p>

3.2     经济作物<o:p></o:p>

主要有棉花、咖啡、烟草、油棕、甘蔗、胡椒、可可树、可乐果树、橡胶树、麻风树等。棉花和甘蔗非常适宜中部区域的发展,而中部耕地资源非常广阔,甘蔗也同样可以制造食用酒精或燃料酒精,希望成为中非的两个主要出口农产品的农作物产业;麻风树、蓖麻树将来会成为生产生物柴油的能源作物之一,可以很好解决一部分中非能源进口问题。<o:p></o:p>

3.2.1          棉花产业<o:p></o:p>

产业现状:中非棉花产业于2005年实行国有化,国家在农业发展局设立棉花办,分别在班巴利和博桑瓜设立办事处,负责两个棉花主要产区的产业化工作,实行统一供种、统一收购加工、统一销售。包括提供种子、农药、化肥、技术培训、棉花收购、加工等。<o:p></o:p>

中非以前有七个国有棉花加工厂,其中有四个年生产能力为11000吨,另外三个年生产能力为五千吨。中非籽棉出棉率41%。棉花加工厂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主要生产设备是美国产成套设备,目前有一个工厂棉花脱籽机尚能正常运转,棉籽脱纤机因为陈旧失修已经多年不能使用;一个工厂的整条生产线能够全面运转。皮棉全部出口,棉籽只有部分卖给班吉市的榨油厂,其余作为燃料或垃圾处理。<o:p></o:p>

棉花种植期为每年的6-8月份,收获期为11-12月份,收购加工期为当年的12月至次年的四月份。收购价格由国家统一定价,多年未变。根据棉花质量的不同,分为三级,收购价分别为每公斤15012575非郎。<o:p></o:p>

经过加工脱籽包装的皮棉,通过公路运输至喀麦隆的杜阿拉港,出口销售。中非棉花出口,以前是由一个法国的CFDT公司收购,近两年由瑞士的CDI公司代理销售。由于受国际市场棉花价格影响,同时因为中非的交通运输条件差,有时棉花的销售价格还不够支付运输费用。副产品棉花籽可以出售给榨油厂,榨取棉籽油用于生产肥皂等。<o:p></o:p>

中非发展种植的棉花属于长绒棉,新选育的品种出棉率高达44%。现在棉花由国家实行保护收购,制定了振兴棉花产业的计划,同时加大了对棉花产业的投入,棉花生产呈回升趋势。<o:p></o:p>

2013年战乱后,仅有博桑瓜地区一家扎棉厂在生产,该厂是中投广州公司与中非农业部合作项目,该厂每年产棉量500--1000吨左右。<o:p></o:p>

3.2.2          咖啡产业<o:p></o:p>

咖啡是中非第二大出口产品。中非最主要的咖啡加工厂是:安德雷阿(巴西)、歌登(英国)、保尔卡克(德国),分别属于不同咖啡种植者合作组织。在合作组织控股的工厂中,五座工厂建在咖啡主产区。这五座工厂建于1986-1987年度,近二十年来,均由私营出口商管控,拥有完备的咖啡生产线,所有的生产设备均配有电动机,由发电机组供电。<o:p></o:p>

出口商通常通过私营厂商进行代加工,付给后者加工费。位于班吉市的两个公司主要从事咖啡豆的精选,分别是Saleh HilalCattin<o:p></o:p>

3.2.3          烟草产业<o:p></o:p>

中非种植烟草品种为SUMATRA,用于制作包雪茄的外层烟叶。种植区在西部,Mambéré-Kadéi省,及Nana-Mambéré省的Abba市。烟草是在咖啡之后,西部地区的主要农作物之一。但咖啡种植区域较小,只在Mambéré-Kadéi省南部部分地区种植。西部烟草种植区条件得天独厚,无论是农业生态条件,还是地理位置(喀麦隆入口),都是中非最适宜种植烟草的地区。<o:p></o:p>

用于制作香烟及雪茄烟丝的切割型烟草,曾种植于中非东部(Basse Kotto 省,Mbomou省),但由于产量低,市场不容乐观,遂遭遗弃。这种烟草也可种植于西部外层烟叶型烟草种植区。<o:p></o:p>

发展趋势:由于多种原因,外层烟叶烟草种植现已中断。几家烟草公司相继倒闭,分别是:FCAT:法国-中非烟草公司 1970-1983)、SCAT:中非烟草公司 1983-1994)、CETAC:中非烟草经营公司 1996-2003)。产量下降的结果是导致2003年烟草行业的管理公司倒闭,因此中非从2004年烟草产业中断。国家已经制定重振烟草产业计划。<o:p></o:p>

3.2.4          棕榈油产业<o:p></o:p>

中非的植物油生产以棕榈油为主,年需求量约为12500吨,其中80%作为食用油。棕榈油产业主要由三个企业组成,一个是国有棕榈油加工厂,一个是87年被黎巴嫩人收购的集玉米加工、榨油、肥皂生产于一体的企业,一个是非政府组织的肥皂厂。另外还有棕榈油加工厂周边的105家小作坊。<o:p></o:p>

中非棕榈厂(CENTRAPALM)是中非最大的国有企业之一,也是目前中非最大的国有农业产业化企业。油棕种植得到了Bossongoa-工联合企业的资金支持,企业占地总面积2516公顷(含种植园),总投资约合2000万美元。建设资金主要来源于非洲发展基金、非洲发展银行、欧盟、中部非洲发展银行等。主要生产设备是从瑞典原ALFA-LAVAL(现利乐)公司成套引进的专用生产线,生产能力(原料投料量)10/小时;设计主要产品为粗炼棕榈油和少量果仁油。<o:p></o:p>

历年生产经营情况:产量最高的2002年,产油4436吨;2006年产油2300吨。除91-92年产品销售存在困难,多年来产品一直供不应求,内销为主,主要销售给肥皂厂,部分产品出口邻国刚果。08/09榨季,由于缺乏资金等原因,只生产了棕榈油23吨,大量果实腐烂浪费。预计2010年产油750吨。<o:p></o:p>

企业现状:由于企业管理不善,导致严重亏损。2010年政府支持购买了柴油发电机组,企业能够时断时续生产。<o:p></o:p>

    肥皂加工厂现状:肥皂加工的主要原料是棕榈油,过去能够大量购买棕榈油厂的产品。棕榈油厂的衰落导致肥皂厂失去了原料供应。因此只好从邻国进口,可是进口的棕榈油价格高、质量差,影响企业效益。<o:p></o:p>

发展趋势:由于资金和管理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目前国有棕榈油加工厂也面临产权制度改革的选择。外资的肥皂厂也在考虑开发新产品,特别是努力启动玉米加工项目。 <o:p></o:p>

3.2.5          食糖产业(甘蔗种植及制糖)<o:p></o:p>

食糖产业现状:全国食糖产业生产经营管理和贸易的公司-中非糖业公司(SUCAF),总部设在首都班吉市,负责甘蔗糖生产、食糖进口和经营管理等,覆盖全国市场约1/3。全国唯一的甘蔗制糖厂建于1984年,因为经营管理等方面的问题,已经于2007年实行私有化,现在由法国人经营。甘蔗糖加工厂位于瓦卡省班巴利市,食糖分装厂设在班吉市。该公司现有甘蔗种植面积1700公顷,年生产甘蔗糖近8000吨左右,约占每年全国糖消费量(官方统计数字)的50%;年进口食糖约1万吨,主要是巴西白糖。食糖的边境贸易量很大,估计全国年食糖实际消费量约6万吨,走私量约占中非年食糖总消费量的65%。进口糖小包装出厂价750/公斤,班吉市食糖市场零售价950/公斤(约合人民币14.25/公斤)。04-08年均进口额29.5亿非郎,居进口产品第二位。<o:p></o:p>

发展趋势:由于国内自产食糖量严重不足,国家计划建设新的甘蔗种植基地和甘蔗糖加工厂,以满足国内市场供应,减少进口,降低糖价。<o:p></o:p>

3.3     水果类作物<o:p></o:p>

主要有香蕉、芒果、菠萝、番木瓜、橙子、柚子、柠檬、橘子、鳄梨、可可树、番石榴、杨桃、椰子、加耶檬果、木菠萝、西瓜等。好多都是很好进行果汁浓缩加工和干品加工,加耶檬果特有的香甜味应该是一个口味很好的果汁饮料,可可是制造巧克力的原料。<o:p></o:p>

但是国家没有对水果产业给予足够的重视,全国没有从事水果加工和储藏的企业和条件,同时交通运输条件差、费用高,所以每年都有大量成熟的水果腐烂浪费。<o:p></o:p>

3.4     蔬菜<o:p></o:p>

主要有番茄、黄瓜、洋葱、茄子、芹菜、大葱、胡萝卜、辣椒、生姜、大蒜、羊角葵、豆角、苋菜、甘蓝类叶花菜、莴苣类等。<o:p></o:p>

产业现状:蔬菜种植的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主要种植时间在旱季,主要种植区在BanguiBouar城郊的种植基地。但在农村,也生产一些当地的叶菜类作物,这些作物有部分在田间与其他作物间种,有部分在地里分块种植,这种生产主要是是用于自给。目前中非没有从事蔬菜加工和储运的企业。<o:p></o:p>

发展趋势:蔬菜产业在中非尚未形成规模化生产,但是外来品种的市场价格还是比较高的,呈现供不应求和季节性价格波动较大现象。是具有很好市场前景的产业。中非每年都要从周边国家进口许多蔬菜,特别是洋葱和土豆等,市场需求量较大,价格很高,呈供不应求态势。<o:p></o:p>

四、             中非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o:p></o:p>

1.中非旱季连续时间长,干旱严重,下雨非常少,有的是一两个月不下一滴雨。有些农作物生长对水需求量较大,但由于从南到北月有48个月不等降雨量少于100mm温度高,土壤水蒸发量大,许多杂草及小灌木都枯死,没有水利灌溉,对农业生产造成致命打击,特别是对常年都要生产的菜农来说更是如此。如果碰到提前或异常干旱的年份,所有农作物都要受到很大影响。<o:p></o:p>

2.中非自国家独立以来,政局动荡,政变频繁,社会不安定。经济和农业很少有长达10年的稳定发展期。战乱常常将初步建立起来的经济基础毁于一旦,接者又不得不开始重建,反复折腾,难有发展。<o:p></o:p>

3.耕地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中非国土面积62.3平方公里,全国可耕地面积1500万公顷,但目前只有60-70万公顷可耕地得以利用。目前估计人口470万,每平方公里才7个人。按总人口的62.1%计算农村人口为273万人,在1500万公顷可耕地中,农民人均拥有5.5公顷。但每年只有66万公顷被开垦种植,人均耕地1/4公顷,仅占国土面积的1%左右、占可耕地面积的4.4%。而中国目前农民人均耕地仅1/15公顷,还不到中非农民人均耕地的1/82<o:p></o:p>

4.国家贫穷,财力薄弱,入不敷出,举债度日,很难拿出资金投入扩大再生产和用于农业建设。2016年,国家尚欠外债7.07亿美元。财政每年用于农业部门的事业经费极少,农业干部由于资金紧缺,难有机会下乡指导工作。农业项目资金投入基本依赖外援。<o:p></o:p>

5.中非地处非洲大陆的中心,属于地道的内陆国家,远离海洋和港口,离最近的喀麦隆杜阿拉港口也有1500公里,大大提升了产品进出口的成本,进口产品价格大幅度上扬,影响了生产投入。出口产品则由于运输成本增加而使市场竞争力受到很大削弱。<o:p></o:p>

6.农业生产基础条件差,无农田水利设施,生产方式落后,农民文盲率高(70%),素质低,良种和先进农业生产技术推广使用率低,农业增长缺少内在的推动力。农村地区路网稀疏,道路不通,缺少交通工具,商品难于流通,农民至今习惯于用头顶搬运产品。电力、能源和机械设备严重缺乏,全国用于犁耕和运输的拖拉机不足百台。<o:p></o:p>

7.农产品加工体系遭受重创,产业结构畸形发展,农产品加工、运输、保鲜、储藏等相关产业发展滞后。整个农业产业缺乏龙头企业的带动和辐射,产前、产中、产后的社会化配套服务体系没有健全起来,农业发展缺少一个有力的支撑体系。以前经济发展的鼎盛时期,全国曾有大中型工业企业近300家,现在所剩无几。上世纪的90年代中非还有近20家棉纺厂,有从事纺纱、织布和印染工序为主的纺织联合企业,年产布匹400万米,还有年加工剑麻2万吨的麻绳厂和麻袋厂,至今这些工厂已全部消失,处于出口棉花,进口布料的不正常供求状况。目前农村不少地方稻谷脱粒仍用手工敲打,碾米用木舂或石舂,劳动效率相当低。肉、禽、蛋、奶和水果蔬菜的加工业发展也严重滞后,鲜活农产品因得不到及时的加工和保鲜而浪费。老百姓对肉类和水产品的保鲜储藏还是采取传统落后的方式如烟火熏烤等。<o:p></o:p>

8.中非的土壤大部分为含铁细砾粒酸性红壤土,酸性大,土壤粘性大,板结,空气通透性差、耕层浅、有机质少,土壤肥力低,加上很少施用化肥和使用有机质肥料,种植的农作物产量低,需要通过改良才能有效改变其土壤性能,提高肥力水平,增加农作物产量。<o:p></o:p>

9.大牲畜牛的牧养受到热带湿热地区常见的萃萃蝇(TSETSE FLY,感染锥虫病)和牛肺疫(PPCP)等疫病的威胁,加上兽药和疫苗缺乏,制约着畜牧业的发展。<o:p></o:p>

10.森林的开发受到运输条件制约。由于河流水位降低和淤塞无法通航或通航能力差,水运受阻。由于路途遥远而运出成本昂贵,陆运不畅。椐了解,中非开采的市场需求量较大的25个树种中,只有11个运到港口后仍有市场价格竞争力。<o:p></o:p>

五、             中非政府在农业方面的规划<o:p></o:p>

2012年底以来,中非共和国经历了独立以来最严重的武装冲突,影响了超过近270万中非国民。如今,仍有近230万人饱受饥饿、无生活来源。有近47万国内难民无家可归,45万难民出走邻国。20163月,独立候选人图瓦德拉就任中非共和国总统,结束了过渡政府执政状态。新政府正在制定国家发展规划,恢复国家和政府的正常运转。目前,尚未制定农业方面的新规划。<o:p></o:p>

2014-2016年过渡政府时期,农业部制定了“2016-2018农业复兴计划。该计划主要针对基层社区脆弱性、社区间冲突、青年失业及管理不善而提出<o:p></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