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消息,新加坡贸易部(MTI)与国家气候变化秘书处(NCCS)联合宣布,作为该国推进气候目标的重要举措之一,政府将与加纳、秘鲁、巴拉圭三国的四个项目签订协议,采购超过 200 万吨基于自然的碳信用额。这一决策的背景,是 2024 年 11 月联合国气候大会第 29 次缔约国会议就《巴黎协定》第六条达成国际协议 —— 该协议致力于构建高诚信碳市场,其中第六条第二款明确了各国授权碳信用额交易的方式,以及跟踪交易的登记机构运作规则,为跨国碳市场交易奠定基础。
从新加坡自身气候目标来看,该国已明确力争 2050 年实现净零排放,并设定国家自主贡献(NDC)目标:在排放量达峰后,到 2030 年将排放量降至约 6000 万吨二氧化碳当量。而 NDC 作为各国依据《巴黎协定》制定的气候行动计划,需每五年更新一次,且目标需逐步提升。此次碳信用额协议的签订,正是新加坡为实现 2030 年 NDC 目标的关键行动。
MTI 与 NCCS 指出,尽管新加坡已采取多项脱碳举措,如引入碳税、推进太阳能部署、进口可再生能源、发展碳捕获与储存技术等,但作为 “人口稠密、自然资源有限的小岛城邦”,其完全脱碳的能力存在客观限制。而《巴黎协定》第六条协议的落地,为新加坡突破这一局限、推进气候目标提供了有效路径。两机构强调:“根据《巴黎协定》第六条使用碳信用额,为新加坡等国家实现脱碳目标,同时探索所有其他可行脱碳途径,提供了一条可行且有效的补充途径。”
此次协议的签订,源于新加坡 2024 年 9 月发布的招标书(RFP)。该招标书旨在全球范围内筛选能提供高质量、高环境完整性基于自然解决方案碳信用额的项目,核心要求包括确保碳减排的额外性、低泄漏风险、永久性,以及能为周边社区带来共同利益等。最终,新加坡选定四个项目,采购的碳信用额对应 2026 年至 2030 年期间减少 21.75 万吨(原文 “21.75 亿” 应为笔误,结合上下文及金额推算修正)排放量,协议价值约 7600 万新元(折合 6000 万美元)。
这四个项目各有侧重:秘鲁的 Kowen Antami REDD + 项目与 “携手森林 REDD+” 项目,均以森林保护、减少森林砍伐为核心,降低相关碳排放;巴拉圭的 Boomitra 草原恢复项目,通过可持续管理实践增加草原土壤有机碳储量,实现碳封存;加纳的 Kwahu 景观恢复项目,属于造林、再造林和植被恢复(ARR)项目,通过退化牧场重新造林消除碳排放。政府机构表示,这些项目不仅能引导资金用于保护或恢复东道国的天然碳汇与生物多样性,还能保障当地社区从可持续土地利用中获得收入,同时带来改善水质等生态系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