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Industry information

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资讯 > 行业资讯

“襄”车出海 驶向中亚合作新蓝海

2025-07-16 10:57:04 汉江网

汉江网评论员 杨恒祥(襄阳市樊城区屏襄门街道)

第二届中国—中亚峰会上,“中国—中亚精神”如春风拂面,为区域合作带来新活力。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引领下,湖北襄阳这座千年古城,正以新能源汽车为媒介,在“互尊、互信、互利、互助”的框架下,勾勒中国—中亚合作的新画卷。从物流通道的畅通无阻,到产业协同的深化拓展,从人文交流的日益频繁,到绿色发展的同频共振,襄阳的实践深刻诠释了“独行快,众行远”的合作真谛。

物流通道的畅通,是合作稳固的基石。襄阳依托“南港北铁”综合枢纽,将中欧班列的轰鸣声转化为贸易的活力。2024年,襄阳综保区新能源汽车出口额突破3亿元大关,物流成本显著降低30%,构建起“整车出口+零部件保税物流”的立体化网络。这背后,是“中亚—华中粮食班列”与“汽车专列”的协同运作,哈萨克斯坦的麸皮颗粒与襄阳的新能源汽车,在亚欧大陆桥上实现了高效对接。物流的畅通,不仅降低了中亚国家获取绿色出行的成本,也为襄阳的产业优势转化为区域发展的共同机遇提供了有力支撑。

产业协同的深化,是合作的核心驱动力。骆驼集团收购乌兹别克斯坦吉扎克蓄电池公司,神通锂能3C锂电池项目在中亚落地生根,东风纳米新能源汽车远销40余国……这些举措并非简单的产品输出,而是技术、标准的全方位输出。襄阳企业秉持“授人以渔”的理念,助力中亚伙伴提升产能、优化能源结构,实现从“制造基地”向“技术标准输出地”的华丽转身。这种“互利共赢”的合作模式,既推动了中亚的绿色转型,也为襄阳的产业升级开辟了新路径。

人文交流的升温,是合作的情感纽带。襄阳职业技术学院的“中文+融合教育技能”培训,湖北开放大学的中亚文化体验营,让巴基斯坦、马来西亚等国的学子领略了荆楚文化的独特魅力。历史上,中亚粟特人在襄阳大堤的商贸足迹,与今日“鲁班工坊”“中医药中心”的落地相映成趣,形成了跨越千年的文化对话。这种文明互鉴,不仅消除了文化隔阂,更让合作从“利益共同体”升华为“情感共同体”。民意基础,才是合作行稳致远的根本所在。

绿色发展的共鸣,是合作的未来趋势。当襄阳的新能源汽车驶入中亚市场,当神通锂能的电池点亮中亚的电子产业,一场关于可持续发展的对话正在悄然展开。中亚国家渴望摆脱对传统能源的过度依赖,襄阳企业则希望在绿色领域拓展新空间。这种需求与供给的精准对接,正是“中国—中亚精神”中“以高质量发展推进共同现代化”的生动实践。绿色发展的共识,让合作超越了简单的经济利益,成为推动区域现代化的共同追求。

从物流到产业,从人文到绿色,襄阳的实践揭示了一个深刻道理:合作并非零和博弈,而是“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共赢过程。当襄阳的新能源汽车在中亚街头穿梭,当中亚的学子在襄阳课堂学习,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商品的流动,更是文明的交融,是“中国—中亚精神”从理念到现实的生动转化。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襄阳正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务实的举措,推动中国—中亚合作迈向更高水平。每一个具体的合作项目,每一次真诚的人文交流,都在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着力量。襄阳的故事,正是中国与中亚国家携手共进、共创未来的生动写照。